我爱记歌词 志玲(这个年,除了手机我好像没有别的娱乐活动...)
新年就这么结束了,看着日历有点发呆
轰轰烈烈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
这本是一个修整的机会,却变成了一段应付的时间...
应付父母永远问不完的问题、亲戚的八卦脸、小屁孩的嘶吼、应付阴魂不散的领导、超载的胃、要拜的年...
但最令我疲于应对的,却是无聊,就那种百无聊赖的感觉
本来在回家前觉得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,多陪陪家人,和朋友叙叙旧,体验一下过年的气氛
但我惊奇地发现,设想中的年变得平淡无常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吸引我的注意力。
除了手机,听老妈唠叨时在玩手机,看春晚时在玩手机,夜里被鞭炮炸到失眠,只好玩手机
和多年未见的老友聚餐,本不想玩手机无奈聊到一半就没话说,不是谈自己的娃儿就是谈自己的蛙儿
真他妈无聊,还不如玩手机呢
(图自GQ)
手机已经变成了人体器官的自然延伸,一个能陪你上床的东西。你想想,什么东西能陪你睡觉?
书、Lover、大熊,猫恐怕都难吧?现在呢,又多了一个手机
甚至把这几样都摆在床头边时,手机依然占据了大部分时间。这事儿听起来的确有些恐怖
(图自观花走马)
不过,我们无法退回到没有手机的时代。
我收拾房间时,翻出了一些古董级的东西:奥林巴斯卡片相机、朗文汉英字典、迪士尼笔记本、装5号电池的手电筒、带太阳能充电板的计算器、一堆会员卡、颐和园的地图、带拨轮的收音机、一叠《读者》杂志、表面还没有什么划痕的IPod Shuffle
而有了一部手机,我可以把这些统统扔掉,看着那些老物件,让人有些怀旧
可那个年代之所以美好,只是因为它在记忆中保持了美好的样子。我们回不去了,也没有必要回去。
手机赋予了很多,但我们的的确确在失去一些东西
1
以前去一个陌生的地方,总要向别人问路。不赶路的话还能闲聊上两句
现在出去问个路,别人会拿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你,反问一句,“你为什么不用手机查呢?”
依赖于导航后,对于方向的判定也越来越差...开车开始不记路了
习惯了志玲姐姐嗲嗲的声音,开始分不清东南西北,习惯对司机说,我就在定位的这个地方
怎么说呢,有了手机后,丧失了一些能力,失去了一些偶然性。
攻略都是提前做好的,能攀谈的人少了,饭馆也是搜出来的,去之前先看看点评,很少迷路,很少撞见好吃的无名小店
很少再有那种意外的惊喜
2
我曾写过一篇缅怀杂志的文章,小时候买不起书,杂志就成了每月固定的期待
现在有了朋友圈、订阅号、今日头条,里面的文章占据了我们大部分阅读时间
它们用耸人听闻的标题,配合切合热点的内容代替了曾经的长文章和沉浸式阅读
我们慢慢熟悉了被人喂的感觉,文章推送给你,书念给你听,休闲时间被淘宝、微博、游戏等应用占据
变得零碎化和娱乐化
这个转变,让我们不再专注,多多少少会削弱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
或者说的大一点,理解力、记忆力和创造力都下滑了,手机让我们变得更笨了
3
手机提高了沟通效率,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,能让更多的人彼此联通,同时也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
比如我自己的微信上有300多个联系人,如果不看备注,有一半我叫不上名字
比如想和远在天边的朋友聊聊天,发个微信,视个频嘛。何苦还要大老远跑去见面呢?
实在不行一起吃个鸡,玩个跳一跳,也算是有了共同记忆吧?
手机甚至改变了社交礼仪,以前想聊天了,随便一个电话打过去,现在很少听到有“煲电话粥”这种词
甚至出于礼节,打电话之前还要问一句“方便么?”
人们似乎更加在乎隐私了:不希望软件追踪自己的位置、不希望在约会软件上填写太多个人信息
于此同时,又想努力地展现自己,通过短视频、直播、Vlog、朋友圈...展示着自身的状态和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
这隐私和开放之前,有时会自相矛盾,但我们都习以为常
而这一切的结果,看似扩大了人脉关系,实际上让人与人之间更加疏远
网络上虚拟的形象风光无限,现实中的身影又无比孤独
4
手机的拍照技术进步太快了,我曾经和朋友做过一个实验:对比iPhone 8和索尼a6000微单
单就人眼的观感来看,a6000并没有明显优势。虽然微单有更大的传感器,更好的镜头
但手机通过它强大的计算能力,把多张照片进行合成,生成更好的结果,从而实现了弯道超车
比如Google Pixel只有一个摄像头,但通过算法,可以模拟出逼真的虚化效果
(图自TheVerge)
正是因为手机强大的拍摄能力,让人们创造和记录的欲望得以轻松实现
用手机拍照是数字时代刻下“到此一游”的方式。吃饭前要拍、会面闺蜜要拍、看个电影要拍个票根、听个演唱会也要拍
很多时候你无法理解人们对于拍照的狂热,站在20米宽的舞台前却死盯着眼前5英寸的屏幕,生怕漏掉什么东西
有人甚至全程举着手机,不知道是来听歌还是来录像的
(foster the people北京演唱会)
但我依然想要入手一台相机,我希望把拍照这个事情慢下来...去构图、调光、换镜头、去感受手动调节的魅力
我甚至想买一个胶片机,掂量着有限的胶卷,小心地按下每一次快门
(图自oliverbacklight)
手机还是太过随意,有的时候拍的太多,会忽视镜头外的变化,这可能是身处当世最惋惜的事情之一
手机容易让人变得焦躁,不想错过任何一点美好。却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
手机巨大的可玩性让很多东西变得索然无味,这其中也包括了年
过年是如此无聊以至于我萌生了回去工作的心情
在与家人朋友分别的时候不说“再见”,只甩一句“微信联系”心里就有了宽慰
似乎有了手机,就没有了“远行”这一说
人是时刻在线的,只是有时候这人很“忙”,不愿搭理别人罢了
无论如何明年这个时候,还是要回去,希望下次可以不带手机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